(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兼心血管病介入治療中心副主任劉啟明教授帶領的心臟電生理團隊,為心房顫動(房顫)患者施行冷凍球囊消融術。)
  紅網長沙4月14日(通訊員 升華 記者 易徵洋)4月14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兼心血管病介入治療中心副主任劉啟明教授帶領的心臟電生理團隊,成功為一例心房顫動(房顫)患者施行了冷凍球囊消融術,術後患者病情穩定,一般情況良好順利出院。該手術由湘雅二醫院專家獨立完成,國內目前僅有極少數醫院開展這種手術,在湖南尚屬首例。
  該男性患者今年51歲,飽受陣發性房顫困擾多年,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遂決定接受心臟介入手術治療。劉啟明及其心臟介入團隊採用冷凍消融球囊依次對患者的四根肺靜脈進行冷凍消融,最低消融溫度在-40℃以下,順利完成手術,且術中僅僅給予少量鎮靜藥物。
  劉啟明介紹,房顫是人類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中國是房顫大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房顫患者已達800萬,而房顫的實際發病率可能比確診率更高。由於部分房顫患者無明顯癥狀而未引起患者的重視;其中約有1/3的房顫患者合併有血栓形成,約3/4血栓病人發生腦栓塞,較無房顫患者的腦卒中比例增加5-6倍,且房顫患者發生卒中後死亡率升高2倍,嚴重致殘比例增加50%。
  傳統的房顫消融治療採取射頻能量局部加熱的方式,逐點消融來隔離兩側肺靜脈傳導,通常需要在複雜的三維標測儀器引導下消融幾十個點,才能環繞肺靜脈口做線性消融,手術耗時長、操作複雜。患者常常疼痛難忍、手術耐受性差。而此次採用的冷凍球囊消融新技術的能源與射頻能量局部加熱不同,是通過液態製冷劑“笑氣”的吸熱蒸發,使消融部位溫度降低,從而使局部組織壞死,達到治療房顫的目的。消融部位組織錶面相對平滑,損傷組織邊界清晰,心髒的組織構架沒有遭到破壞,減少了血栓風險,避免損傷周邊組織。冷凍球囊的設計完美,可以使得房顫患者肺靜脈口組織變性更均勻、更徹底,提高房顫治療的遠期成功率,有效降低了術後的複發率。
  國外研究顯示與傳統射頻消融相比,冷凍消融更易於醫生操作,不僅縮短手術時間,而且成功率更高,同時手術過程病人不需要麻醉,無明顯痛苦,耐受性好。目前國際上越來越多的房顫治療中心將冷凍球囊消融作為陣發性房顫消融治療的首選,這一先進技術於近期引進我國,國內僅有極少數醫院將這一新技術應用到臨床。
  隨著我國人口結構逐漸老齡化,房顫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公眾健康問題,合理利用先進的醫療技術是減輕和消除房顫危害的關鍵,房顫患者會有更多的機會享用像冷凍球囊導管消融這樣的新技術帶來的益處。  (原標題:湖南首例冷凍球囊消融房顫手術在湘雅二醫院獲成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zyrq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